胶州较为富庶,约莫还能情况好些, 能有不少耕读传家的人,但沧州可就苦寒多了。
百姓们世代都在那地里刨食,这地还贫瘠得可怜。这么多年, 百姓们又备受也颇,能活下去就已是难得了,还指望有那个闲钱闲工夫读书识字吗?
好在,现在大伙儿的温饱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了。
楚霁曾说过的, 他要的是有文化、有思想、有判断的天下苍生。
那时候,他正好是为了方便工厂里的工人上工,修建了一座学堂, 给无人看管的孩子们免费读书习字。
有此先例, 楚霁干脆大笔一挥,招聘劳工,在沧州三城十一县和胶州五城十九县,大兴土木,兴建书院。
书院的规模大小取决于当地的人口数量, 但无论规模大小, 里头都必须配备教室、食堂、宿舍、图书馆和运动场地。
教室自是不必说,食堂
和宿舍则是提供给师生食宿所用。
楚霁规定, 凡是到书院求学的学子,无论年龄、家境、身份, 其食宿都必须在书院里解决。
定七日为一周, 上五休二,月末还有四天休假, 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。
之所以这样规定,是楚霁考虑到了那些住穷苦百姓家的学子,他们会占据书院学子的绝大多数。
若是家中不缺钱财的,一般会有族学,或是干脆请了夫子到家中授课的,并不需要到书院来。
这些穷苦学子多半住在村中,即便是乡镇或是县里,也在比较偏远的地方。
但给每个村子都建一个书院也并不现实,财力物力什么的倒另说,但主要是夫子数量远远不够。
这样,他就只能在相对中心的地带建一座较大的书院,广纳周边的学子。
提供食宿,一来是减轻了学子上学的负担,而来也能稍稍减轻些他们家里的负担。
只有这样,愿意把孩子送来上学的人才会多起来。
书院被分为三个级别的学堂。
一是用于学子初步识字,用来考童生的初级学堂,一般是由此次考取举人落榜的秀才担任夫子。
其余的是考秀才的中级学堂和考举人的高级学堂。这两种学堂一般都采用自学研学的方式,但定期会有已经考取举人的人和当世大儒,比如卓范等人,前来讲学。
除此以外,楚霁还规定,无论贫富,凡是读初等学堂的学子都只需要每年缴纳一百斤大米即可。
中级学堂和高级学堂的学费束脩稍高,但也都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。
别看这数量挺大的,但不过只是一个孩童一年所需食用的大米数量。
这样也就是相当于,上学是免费的,住宿也是免费的,各人只要准备好自己的米饭即可,更何况,食堂里还会额外提供营养均衡的菜式。
这样的事情,对于老百姓来说,简直比天上掉馅饼儿还让人惊喜呢。
为了让自家孩子早点能去书院读书习字,众人干起活儿来更是卖力。
更别说,楚大人也有丰厚的工钱给到他们呢。
但在书院里学习也不是没有期限的,否则难免会产生偷奸耍滑之人。
每一级以六年为期,若是六年内考取了再上一级的功名,那便可以升学,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堂,再学六年。若是六年之期已过,还是考不上的学子便只能退学。
楚霁并没有指望所有人都能考取功名,这必然不现实。但只要在学堂里能习得些常用的字,对于他们日后也是大有裨益的。
图书馆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,是一个全新的概念。
书籍十分珍贵,价格高昂,寒门学子也多有向同学或者书肆借书抄书的传统。
在书院里的图书馆便承担了这样的职能。得益于更适用于书写的竹纸和便捷的活字印刷,图书馆里面收录了各类书籍,经史子集,卷帙浩繁,应有尽有。
更要紧的是,在图书馆里头的借书并不会像普通书肆那样苦难。
只需要凭着学生证便能借阅书籍,一月为期,按时归还即可。
这种福利,是哪怕富贵人家的子弟也很少能够享受的。
也正是得益于图书馆,后来的曙霁书院,成为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向往之所。
曙光初现,云销雨霁,曙霁书院由此得名,也流芳百世。
除却图书馆,楚霁还额外强调,一定要修建能够给学子用以运动的场所。
蹴鞠、骑马、射箭、马球……等活动都可以在此开展。
为的就是让学子们好好锻炼体魄。
旁的尚且不论,一场考取举人的乡试下来,对于体力的消耗是极大的。
此前在胶州举行的考试中,就有不少学子晕在了考场中,未能完成试题的作答。
运动场的围栏处张贴着标语,上面写着“为人民健康工作五十年”。
这也是楚霁所祈盼的。
在每一座曙霁书院旁,还要专门的女子学校,她们在学校里,能够接受和男子同样的教育。
原先楚霁是想要直接下令允许女子入校学习的,可杨佑却劝阻了他的行为,让他暂且不要一步跨得太大。
让女子求学为官本就够惊世骇俗了,在这个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时代,若是楚霁再让男女同堂求学,还不知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。
对于思想上的顽固,楚霁也只能慢慢来,这才有了额外建立的女子学校。
第232章
同类推荐:
偷奸御妹(高h)、
万人嫌摆烂后成了钓系美人、
肉文女主养成日志[快穿系统NPH]、
娇宠无边(高h父女)、
色情神豪系统让我养男人、
彩虹的尽头(西幻 1V1)、
温柔大美人的佛系快穿、
师傅不要啊、